新闻中心 / 新闻阅读

走进中华书局的数字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0-05-28 14:55:20 来源:原创 作者:古联公司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记录中华文明成果最直接的载体,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华古籍作为民族文化命脉的一部分,历经千百年的罹难,现在百不一存。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些存世古籍,成为当下古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着弘扬传统,服务学术的理念,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再次与高校联合,举办直播活动。5月7日,古联公司副总经理康宁临以“走进中华书局的数字服务体系”为题,为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介绍了中华书局的数字服务体系。康宁临从“中华书局古籍数字化经验成果”、“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整理工作”及“未来工作方式与成果展示”三个模块展开,系统介绍了中华书局历年以来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的探索及思考。

康宁临从古籍的概念及为什么要做古籍整理谈起,介绍了中华书局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历程。康总认为,以文献的视野、整理的角度来看,凡是中国古代的文献遗存,都应该纳入古籍的概念中。关于为什么要整理古籍,康总引用了黄永年先生的观点予以说明,即“古籍整理者,是对原有的古籍作种种加工,而这些加工的目的是使古籍更便于今人以及后人阅读利用,这就是古籍整理的涵义,或者可以说是古籍整理的领域。”因此,从操作的层面来看,各类古文献都应该得到整理。整理古籍是使用古籍的第一步,而将整理本古籍数字化,则是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优势对传统古籍整理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对传统文化传播、学术研究都大有裨益。中华书局作为专业的整理本古籍出版社,从2001年开始着手开展古籍的数字化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2018年4月23日“籍合网”上线,这意味着中华书局的古籍数字化工作进入了新阶段。“籍合网”作为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古籍整理发布平台及古籍整理工作平台,汇聚了中华书局历年以来开发的古籍数字化产品,统一向用户提供专业化古籍整理成果服务。

随后,康宁临以“中华经典古籍库”“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中华木版年画数据库”“中华书法数据库”为例,分享了中华书局古联公司数据库产品的资源及功能特色,“优质的整理本古籍资源”、“在线可供征引”、“提高研究效率”和“人性化设计”等成为各个数据库特点的关键词。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文献整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课题,对此,康宁临通过对传统古籍整理与数字化背景下的古籍整理两者工作差异的对比,介绍了中华书局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相关研发成果,如自动标点、引文核对等服务于古籍整理工作的特色工具,并以相关研发成果“大藏经续编项目”数字化过程中“梵文悉昙体字库”开发过程为例,介绍了古籍数字化整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难点,阐述了籍合网的学术生态。

同时,康宁临介绍了“籍合网”上的古籍整理工作平台,展示了在专业技术与权威学术能力的支持下,古联公司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全新的工作方式。工作者可在线申领任务,借助平台优秀的资源与高效实用的工具,在Word编辑界面无缝连接编辑业务工作流程,对古文献进行在线编辑整理。因此,古籍整理工作平台是一个技术集聚、资源集聚和人才集聚的古籍整理工作阵地。目前,该平台所承担的主要项目有《中华大藏经续编》《史地数据库》等,未来还将不断承接各类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并开展古籍数字化整理培训等业务工作。

在互动环节,康宁临解答了部分热心观众的问题。

本次活动中,康宁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借助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书局的数字服务体系,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大师生做了一次精彩而生动的主题分享。活动过后,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专项活动微信群内,就相关专业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本次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