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联公司)
为中华书局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
古联公司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依托中华书局百年品牌和优质权威的古籍整理成果,
持续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古籍整理数字化产品,以及多类型的古籍数字化服务。
古联公司拥有专业的古籍数字化技术与研发能力,搭建起从古籍数据化标准、
古籍大数据中心、数据挖掘、智能排版工具、数据库产品及数字化平台等全产业链生态服务系统,
为学术研究领域及传统文化企业单位提供定制化数字解决方案。
古联公司为高校及机构提供高品质的古籍数字化产品,并统一聚合至“籍合网”旗下。
“籍合网”作为中华书局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海量、优质、权威的古籍整理成果,可满足不同学术研究领域需求。
2023年5月17日上午,首届“古联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507会议室顺利举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助理黄文彬,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李世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行政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李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任记者尹琨,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副总经理朱翠萍,2023年“古联奖学金”获奖学生共同参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副书记张妙妙主持。“古联奖学金”颁奖仪式现场首先,张妙妙介绍了“古联奖学金”的设立背景、奖励对象和评选流程,并宣布了获奖名单。为支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出版研究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助力立德树人工作,提升有志于古籍的整理保护和研究传播、古籍数字化产品研发和服务推广的学生的综合素养,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捐资设立北京大学“古联奖学金”,以奖励在图书馆学专业、出版专业、古籍研究及数字化应用方向等思想品德优秀、学习能力突出、富有开拓精神的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获奖学生代表、2021级图书馆学博士研究生刘聪对“古联奖学金”的设立发表感言,向古联公司与院系老师的关心与支持表达了深深感谢,并表示将进一步坚定自己从事古籍整理保护研究的决心,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不负古联公司和学校的期待。听取完同学的发言后,洪涛与朱翠萍共同为“古联奖学金”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同时,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向古联公司授 “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牌。洪涛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古联公司与其他高校成立的实习实践基地、古籍数字化实验室等落实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成果,并对与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的合作提出了展望,对出版研究院的发展送出了真诚祝愿。朱翠萍详细介绍了古联公司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包括众包平台、寒暑假定期招募、实验室对接等模式,并且指出出版产业目前面临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新情况,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为学界、业界注入活力。张久珍强调了“古联奖学金”的设立意义,对古联公司关心支持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表示真诚感谢,对古联公司专注于古籍整理、技术开发与研究表达高度认可,并对古联公司与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校企合作的未来作出了展望,双方合作将为政产学研用贯通奠定良好基础,期待双方以奖学金为桥梁,形成长期可持续的人才共育抓手,实现更多产研合作。与会人员合影留念为落实两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古联寄希望借助“籍合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将专业化的精品内容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接轨,驱动资源、技术、人才聚合,着力推动产业的结构性升级及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已经展开了如下类型的合作:1、构建实习、实践基地利用已有的古籍发布平台、整理工作平台和培训平台,结合各院校的学科特色及具体需求,与高校合作建立古籍数字化实验室、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教学实习基地、实践基地等。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建“文学典籍数字化实验室”,与辽宁大学文学院共建“东北人文数字研究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中华物产与文明探源协同创新中心”,与人民大学合作构建古文字强基计划班构建实习基地。为院校科研提供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及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服务,联合培养古籍数字化、古文字、民族古文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2、参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古联公司在数字化整理与标引平台基础上,推动高校古籍文献学课程深化、延展,增强案例教学内容、增补数字化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教材开发和课程实践项目。结合传统文献学知识体系与数字化技术,开发新时代古籍整理使用教材及课程,与北京大学合作编写教材《古籍文献数字化概论》,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办《数字人文》学术辑刊并签订“共建院系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协议书”,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合作,并开设“古籍数字化概论”“古籍数字化标准建设与汉字处理”“古籍数字化产品设计”“古籍文献在线编纂”等课程。3、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面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设立古籍深度数字化标引项目,支持古籍智能整理与利用,促进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典文献数据标引及知识库建设的路径,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在技术研发方面,古联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了OCR系统,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发了自动标点系统,与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合作开发了“引文核查”系统与“繁简转换”系统。在数据建设方面,古联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构建“史记研究平台”,与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合作构建“陕西文献集成数据库”,与宁夏大学合作开展“朔方文库”整理项目。在学术交流方面,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合作,设立“数字文献分会”,促进数字时代下历史文献的整理及历史学界的交流,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古联公司已经在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良好的基础,未来还将在古籍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应用等方面与高校开展更深度的合作、更先进的探索,助力新时代古籍数字化研究和古籍整理人才培养。
2025年1月12日,雅集盛启·共铸未来——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专业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来自全国数字人文领域的近7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数字人文专业建设与新文科发展的未来。中华书局作为一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出版企业,骨子里带有创新的基因。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书局当即推出新式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籍整理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华书局不仅开启了多项大型古籍整理项目,还与北京大学联合设立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古籍整理出版的专门人才;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革新的使命便落到了子公司古联公司身上。联盟的创立,是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与各联盟单位携手推动文科专业建设与创新的重要实践,不仅标志着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教学、专业建设及产学研结合等工作团结合作新篇章的正式开启,也将为推动新文科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1月11日晚,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成立预备会议确定了理事会成员单位代表,推举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满全为2025年轮值理事长,联盟秘书处设于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古联公司总编辑朱翠萍担任秘书长,联盟预备会通过了《联盟章程》与《联盟宣言》。首批数字人文发展联盟理事单位名录数字人文本科专业院校(7所)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学院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昆明学院人文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设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院校及科研单位(8所)清华大学-同方知网数字人文联合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暨南大学-科大讯飞方言语音科技联合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史学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大数据与计算人文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数字人文中心辽宁大学文学院东北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数字人文实验中心惠州学院文化传承与数字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依托专业院系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院校(10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宁夏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字出版企业(1家)中华书局古联公司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肖启明,中华书局总经理助理、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对联盟成立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和期待,中华书局与古联公司将立足出版者的身份,做好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的图书出版、数字出版服务,在联盟官方平台、数字人文实验室平台、数字人文课程平台的共建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上午9时,全体联盟理事单位代表上台,共同见证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的成立。联盟顾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为联盟题字,与中华书局执行董事肖启明共同为题有“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的匾额揭幕并赠送给联盟理事单位代表。随后,联盟理事单位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李林芳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数字人文中心主任战蓓蓓,共同宣读《联盟宣言》。作为联盟理事单位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满全、贵州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学院院长李绿山、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周红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李飞跃、暨南大学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彭志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向静、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张宁,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院系开展的数字人文教学、研究实践,分享了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大会随后举行了联盟顾问聘任仪式,本次聘任顾问22人,涵盖了数字人文领域各个板块的著名专家学者。联盟顾问围绕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路径,从学科架构、课题思路、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未来就业等多个方面,以审慎的态度为联盟发展建言献策,为今后有的放矢地攻艰克难,稳步推进数字人文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顾问名录(按顾问姓氏音序排列)杜晓勤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顾 青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华建光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副院长金连文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飞跃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国英 四川大学教授梁继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教研室主任刘 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 炜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孙茂松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刘新中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王 军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吴夏平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海峥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主任袁晓如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深圳图书馆特聘研究员张晓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人文》集刊创刊五周年纪念仪式《数字人文》集刊由清华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数字人文领域的学术集刊,于2023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2024年又跻身中国知网“高影响力学术集刊”,是数字人文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未来将长期作为联盟理事单位优秀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纪念仪式上,首先,《数字人文》集刊编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文学院李飞跃教授为与会嘉宾回顾了创刊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了集刊的未来发展方向;随后,李飞跃教授和《数字人文》集刊副主编、古联公司总编辑朱翠萍共同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宸、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张光伟颁发“《数字人文》最佳审稿人”荣誉证书;最后,古联公司总经理洪涛与两位最佳审稿人共同切开《数字人文》五周年纪念蛋糕。《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仪式《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一书共18篇文章,47位作者参与撰写,详细记录了中国数字人文的发展历程。作为一部堪称中国数字人文发展史的巨作,将为数字人文领域的读者提供宏观视野。该书于2024年12月出版,在预售阶段就已经售罄,2025年1月进行了重印。古联公司总经理洪涛,与图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系主任梁继红,图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建光、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满全,共同为新书揭幕。副主编梁继红就《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一书的编纂始末及图书对中国数字人文领域的重要意义进行主题发言。数字人文专业发展基础平台发布古联公司项目部主任杨思宇就古联公司为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搭建的基础平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论坛惠州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陈梦、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副院长张琼、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梁明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周红兵、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宸、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张光伟、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黄岩、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汇丹、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李林芳、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张宁、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陈猛,就各自所在院系的数字人文教学实践、专业教材、专业课程、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人才出口等方面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分享。闭幕式上,昆明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阳正伟宣布首届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年会暨清华大学第六届“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将于2025年在昆明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教授胡韧奋做了关于“建设有广度、深度、温度的数字人文社区”的自由发言。联盟理事会轮值理事长满全院长对大会进行总结发言,祝愿联盟各理事单位和业界同仁相互支持,将联盟成立愿景落到实处,发挥联盟对数字人文领域的积极作用。1月16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平台相继报道了本次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光明日报:中华书局联合高校培养数字人文人才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2025年,适逢古联公司成立10周年。作为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的重要发起单位之一,古联公司将与理事单位一起,致力于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数字人文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平台搭建、成果发表与应用、校企合作等方面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与责任。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是文科领域蜕变走向新生的机遇,日后将致力于在尊重并保留人文学科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以更加科学、直观、鲜活、包容的方式展现人文世界的多样性和深度,促进人文精神的广泛传播与深度交流。